移民执法科普
移民执法加码?从“⼤规模抓捕”到“加速递解”:绿卡、轻罪与你的风险清单
近期坊间热传“连绿卡也不放过、哪怕轻罪也直接递解”。本文用通俗语言梳理政策与流程差异,澄清常见误区,并提供可操作的自保要点与应对清单(附:PN律师事务所应急方案)。
PN律师事务所 PN Global Law
作者:法律内容组(一般信息|非法律意见)
一、快速结论
- 执法确有加码迹象(专项行动、拘押与地方协作强化),但不同地区节奏不一。
- “加速递解”(Expedited Removal, ER)主要针对特定群体与条件;并非人人适用。
- 绿卡持有人(LPR)一般不适用ER,通常有移民法庭程序,但若触及《移民与国籍法》列明的可递解罪名,依然可能被置于递解程序。
- “轻罪/重罪”的州内标签≠移民法后果:关键看联邦移民法的分类与法定最高刑期、罪名要件等。
二、最近发生了什么?(概览)
新一届政府上任后,联邦层面要求执法机构在法律授权范围内扩大ER的适用与提升递解效率,并推动与州/郡合作。各地近月来出现不同程度的行动升级与室内执法。请注意:具体做法与节奏因州郡而异,且会随案件量、法院日程与拘押容量浮动。
温馨提醒:不论网上出现什么传言,你个人是否会被递解取决于你的身份与案情(入境时间、是否能证明连续居住、是否涉及移民法列举的可递解条款等)。
三、“连绿卡也不放过、哪怕轻罪直接递解”?(事实核查)
1)绿卡持有人会被“直接”递解吗?
通常不会。LPR一般不适用加速递解,而是进入移民法庭的正式程序(有机会申请保释/救济、由法官裁决)。
2)LPR就完全安全了吗?
也不是。若涉及《移民与国籍法》明确列出的可递解罪名,同样可能被置于递解程序,例如:
- 道德败坏类犯罪(CIMT):入境后一定时间内、法定最高刑期达到一定门槛的特定罪名;
- 家庭暴力/跟踪/虐童/违反保护令等;
- 毒品相关(极少数例外)、枪支犯罪等。
因此,“轻罪”二字本身并不能保证移民安全,仍需由律师对照联邦移民法条逐条比对罪名要件与判刑幅度。
四、谁更容易被波及?(风险画像)
- 入境未满两年且无法证明连续居住、身份存在问题者,可能被放进ER通道;
- 曾获人道/假释但已被撤销或到期者,个案可能被重新纳入递解评估;
- 有刑事记录且疑似落入可递解条款者,更易成为优先执法对象。
五、被查/被捕时的 Do & Don’t
- 携带或能快速取得身份证明:LPR请明确表示“我是永久居民”,要求转入相应程序核验;
- 行使沉默权并要求律师:除基本身份信息外,不就案情/入境史做实质性陈述,不盲签文件;
- 不阻碍执法:保持礼貌配合;
- 不要在社媒“直播案情”:避免给检方留下证据。
六、常见问答(FAQ)
Q:我有一个“轻罪”,是不是一定会被递解?
A:不一定。关键看罪名是否落入移民法列举的可递解类别(如CIMT、家庭暴力、毒品、枪支等),以及入境后多久发生、法定最高刑期、判决文本等具体要素。请务必让律师逐条核对。
Q:现在执法更严,我该如何降低风险?
A:整理好身份与居住证明,对旧案/缓刑/保护令/在办移民申请做一次“移民后果审查”(immigration consequences review)。必要时先行合规整改或法律修复。
七、PN律师事务所:快速响应、覆盖全美、中文优先
我们提供一般信息与紧急应对支持,具体方案以个案事实与当地法庭规则为准。
我们的服务
- 被捕/保释/降保释:对接法院与看守所,争取尽快释放;
- 递解辩护:评估是否适用ER豁免/程序保护,准备保释与抗辩材料;
- 刑事+移民双线评估:逐条比对CIMT/家庭暴力/毒品/枪支等条款,制定最小化移民后果策略;
- 合规与预案:为个人与雇主提供合规梳理、应急预案与培训。
联系时请尽量准备:身份证明、案件/拘押信息、判决或起诉文件、住址/工作证明、紧急联系人与可用保释资源等。
八、免责声明
本文为一般信息,不构成法律意见;不同州/县执法与法庭口径存在差异。任何结果不作保证,请就你的具体情况咨询律师。